秋高氣爽,陣陣稻香撲鼻而來。9月11日,記者走進井岡山農高區中科吉安生態環境研究院創新試驗基地,看見方華軍正帶領團隊成員在仔細地采集稻谷、土壤等樣品。而在旁邊的生化分析實驗室內,實驗員正在進行土壤理化和微生物群落的分析測定。
方華軍是井岡山農高區省級科技專項“揭榜掛帥”項目——“紅壤丘陵區農田地力提升精準管控平臺建設及場景應用”項目負責人,也是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在他的研究團隊中,還有來自中山大學的袁文平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程淑蘭等30名中青年科學家。
圍繞南方紅壤高效農業主題和綠色食品主導產業,井岡山農高區大力實施“搭平臺、育人才、強科技、重轉化”科研攻關行動,目前已取得各類新技術等60余項,國家專利、軟件著作80余項。
“我們還引進中國科學院院士團隊,建立了紅壤研究井岡山基地,爭取到6000萬元的紅壤研發項目落地實施,著力打造紅壤改良利用的‘井岡山模式’。”農高區負責人賀曉明介紹,隨著科技力量的加持,很多“國字號”項目,如“江南坡耕地紅壤退化阻控與產能提升綜合技術模式與應用”“土壤中典型有機污染物固氮微生物組代謝轉化機制”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相關子課題也相繼落戶。
同時,井岡山農高區還通過院士創新基地建設,按照“院士(專家)+平臺(高新企業或科研機構)+項目+試驗基地”的模式,深入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并建立了農高區智庫,智庫專家達19位,擁有新型研發機構7家,井岡蜜柚技術創新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省級以上科創平臺19個,獲批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等省級以上載體平臺25個。
文/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范小勇、實習生張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