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10部古籍入選江西省珍貴古籍名錄
■ 現存古籍3712冊 數量居全市第三
吉安新聞網訊 “前不久,我們在圖書館開展了‘江流萬古、文潤千年’中華傳統曬書活動,以‘曬經典’為主題,展示永豐縣珍貴書籍收藏、修復工作,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9月6日,永豐縣文廣新旅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曬書,又稱曝書,是我國古已有之的習俗。古籍能歷經千百年而流傳至今,曬書傳統功不可沒?,F如今,曬書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成為傳承文化遺產、促進文化傳播、提升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
今年以來,永豐縣有序推動古籍保護工作,深入挖掘古籍中的時代價值,促進古籍有效利用,在普查建檔、搶救修復、再生保護等方面成果頗豐,助力優秀文化傳承,提升城市軟實力。
該縣對館藏古籍文獻進行系統全面清查登記,對照實物進行對應信息的準確錄入和修訂更新,對館藏古籍的類別、題名、著者、出版年、版本等信息逐一進行核實、著錄,清點了古籍的種數、冊數。截至目前,該縣現存古籍309部3712冊,其中善本81部872冊,有10部古籍入選江西省珍貴古籍名錄,現存古籍數量居全市第三。
搶救性修復,紙頁其萎風范長存。該縣新建了溫濕度、安全保衛等各項指標符合圖書館古籍保存基本要求的古籍室,利用室內的中央空調和除濕機,根據季節轉換、天氣變化,將溫度和濕度控制在古籍保護的合理范圍之內。此外,采購古籍掃描儀,按照工作要求和操作規范,有序開展古籍行款書影補錄工作。
再生性保護,嘉惠當代澤被千秋。該縣積極參加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省古籍保護中心組織的相關古籍業務知識培訓和線上巡展活動,共享古籍圖書資源。同時,開展古籍數字化建設,推動實現數字化資源共享。此外,還通過開展古籍展覽、短視頻創作、“曬書”等活動,不斷促進古籍成果轉化利用,讓古籍在保護宣傳中重煥光彩。
文/宋佺、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吳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