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新聞網安福訊 近日,中國地質科學院專家來到羊獅慕風景區,就武功山創建世界地質公園進行現場考察評估。
羊獅慕花崗巖峰林地貌形成起源于6000萬年前“中生代白堊紀”時期的“燕山運動”。從地質基地和地質構造形態上看,“燕山運動”使武功山一帶底基的酸性花崗巖侵入,形成了“褶皺斷裂山”地貌,經過構造斷裂、風化雨蝕、冰川運移、水流沖刷、重力崩塌等內外動力的綜合作用,從而形成了如今的花崗巖峰林地貌。
考察組先后對日月峰、壁虎金蟾求鳳、鴻鵠峰、“十八”排、石云峰、面圣玉板、宰相石、云海神龜等晚中生代羊獅慕花崗巖峰林進行了實地考察。專家們從地殼早期形成演化歷史、地質遺跡價值挖掘、珍稀生物保護利用、標識系統建設提升、迎檢線路合理規劃、旅游發展及研學旅行等方面給予了現場指導。
考察期間,專家們對武功山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跡保護和科研科普工作給予了高度認可,并對如何深度挖掘和提煉地質遺跡科學價值,科學分析其在世界級地質遺跡中的定位,如何將羊獅慕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及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地質遺跡進行有機結合,最大限度提高公園的綜合價值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提出了極具建設性的意見建議。此次科學考察,為武功山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對各項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文/王玉潔、劉小峰